top of page

滿州鄉
Anchor 1
TOP
「滿州」名稱的由來是來自三種不同語言的聲調而得名。此地主要為瑯嶠十八社的領土,早期當地排灣族人在打獵後,常將食用剩餘的獵物丟棄於此處,使此地遍佈動物的腐屍氣味,故以排灣語「vangecul」稱之,意為「臭氣」。一說,斯卡羅人南遷時在此地與排灣族人打一場大戰,排灣戰死者無數,使此地之後遍佈屍體的臭味而得名。日據時代日語是沿用後來移墾至此的漢人亦以台灣話音譯為「蚊蟀」(báng-sut),並作「蚊蟀埔」。
本鄉境內有樸實的閩南人,勤儉的客家人,熱情的排灣族原住民,由於各族群的融合,更蘊育出特有文化。滿州 民謠、牛母伴、五孔小調…等,皆能展現出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刻苦耐勞的開發精神。
滿州鄉位於本島之東南端,東濱太平洋,南臨巴士海峽,內接中央山脈末端餘脈,市中心部分則屬於盆地地形,因此鄉境內雖然多山,但地勢卻較為低緩,海拔均在700公尺以下。豐富且特殊的生態景觀,堪稱為台灣最完整的「自然學苑」。
本鄉鄉境三分之一劃入生態保護研究特區,氣候環境獨特,年溫差小,屬熱帶海洋型氣候,受地形影響,尤其每年秋冬之交,東北季風、地形影響,更形成恆春半島特有之「落山風」,四季氣候宜人,適避寒、避暑、旅遊休閒,觀光業相當發達。200(甲)號縣道兩旁綿延無盡的「盤古拉」牧草,輕風拂起,形成一波接一波的草浪,因而擁有「台灣最寫意的公路」之美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