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尾寮山步道
涼山瀑布步道
笠頂山步道
北大武山步道
浸水營國家步道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步道群
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
里龍山步道
石門山步道
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
登山須知
登山迷途/登山糧食準備原則

位於屏東縣高樹鄉的尾寮山,是攀登大山行前訓練的好地方,也是平時休閒的好處所。步道前半段為緩坡產業道路,兩旁有茂密相思林,沿著登山步道走,可眺望茂林、荖濃溪河床與遠處的天光山影。尾寮山步道沿途都有林蔭遮蔽,可避開豔陽直射,陡上處,皆建有梯階拉繩,再往上還可到達隱藏景點「大津瀑布」。大津瀑布水聲響傲山谷,溪水清澈透涼。一邊觀賞山間美景,邊享受空氣中負離子輕拂,可釋放一身疲累。沿路除了許多不錯的瞭望點,步道的動植物生態也相當豐富,是觀賞自然景觀、從事生態教學及健行等戶外活動的絕佳場所。
自然生態:
尾寮山步道有多樣性的生物資源,其中也不乏許多珍貴的保育類動物,如穿山甲、藍腹鷴、台灣藍鵲及龜殼花等。除了豐富動物種類,也具多樣性之植物,例如黃毛榕、橡樹;每年四月至五月油桐花盛開,若此時造訪可置身油桐花海,白花朵朵飄落山間,如浪漫的白紗拖尾;六月則是相思樹的花期,鮮黃色的精緻小花滿佈樹梢開遍山頭,非常美麗。
人文歷史:
尾寮山是山友們的訓練基地,為訓練體力、腳力、耐力和毅力的高挑戰性路線,步道中一段高難度行程,因此享有「小百岳」之稱。「尾寮」一詞的由來,則是因早期此地的平埔族為防止原住民下山侵擾,在此處設立「隘勇線」為防守最後端,故稱為「尾寮」。而從大津瀑布直通尾寮山步道的路段則被當地居民稱為「拓馬仔路」,這條路徑是先民生活於古早林業發展的軌跡。現在步道建置完善,可在山上賞瀑布、眺望屏東綠野,是不容錯過的一番美景。
•是否需入山申請:是 (沙溪林道17K附近設有管制站,建議入山前先通報潮州工作站)
•建議停留時間:一天
•聯絡電話:08-7882647

涼山瀑布步道
步道長度:2.1公里
最佳登山季節:四季皆宜
挑戰度:●○○○○
涼山瀑布位於屏東縣瑪家鄉的涼山村內,隸屬茂林國家風景區,水源來自東港溪上游的牛角灣溪,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瀑布水流涓細秀麗,順著山間隙縫傾流直下,下方所匯集的潭水清澈潔淨;第二層及第三層瀑布水勢澎湃有致,尤其豐水期時,水流沿著山壁浩勢奔騰,與下方岩石激揚起水霧及負離子,來這裡欣賞美景,也能為健康加分。
從涼山瀑布入口處往第一層瀑布的行路間,沿途盡是鬱鬱蒼蒼的高林大樹,停下腳步來個深呼吸,是暫時歇息,也是吸進滿滿芬多精的好時機。
其中一段路程甚至還需攀梯、涉溪而過,屬於比較耗費體力的行程。由於涼山瀑布處於濕度偏重的山谷,若於清晨時間前來,常呈現薄霧繚繞的景象,這樣的畫面倒也詩情畫意;這裡還是野鳥的棲息地,沿路鳥啼聲音不絕於耳,樹梢間常可見到朱鸝、五色鳥、小彎嘴畫眉、白環鸚嘴鵯、紅嘴黑鵯、樹鵲、山紅頭、黑枕藍鶲等可愛身影,漫步山林間還增添了賞鳥樂趣。
涼山瀑布共有三層,通往第一層瀑布的道路平整易行且距離較短,通往第二、三層瀑布的路徑則較接近登山行程,須多做行前準備為佳。目前僅開放第一層瀑布,第二、三層未開放。
自然生態:
涼山瀑布潮濕陰涼的環境吸引大量蕨類生長,也是南部有名的絕佳賞鳥地點,蛙類與昆蟲種類亦十分豐富。
人文歷史:
著名的涼山情歌為六〇年代創作人羅萬斗與大專生聊天產生靈感創作而成,隨著歌詞傳唱,涼山因而聲名大噪。
•園區開放時間:08:00~17:00 (開園資訊與票價以園方公告為主,需購票進入)
•是否需入山申請:否
•建議停留時間:半天
•園區地址:屏東縣瑪家鄉涼山村涼山14-20號
•聯絡電話: 08-7993520
北大武山位在屏東縣與台東縣的交界處,隸屬中央山脈最南端的主要山脊,海拔約3,090公尺,能同時眺望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太平洋,也是南台灣唯一超過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素有「南台灣屏障」和「屏東的母親」之雅稱,當地原住民視大武山為聖山,排灣族人稱其為「Meli-miligang」,即夢幻之美。而在魯凱族與排灣族的傳統信仰裡,大武山是祖先靈魂居住的地方,因此將它奉為聖山。 北大武山的山形巍峨壯麗、峭壁絕立陡直,在地理學上屬於地壘地形,被列為台灣五嶽之一,由於山區環境自然原始,因此提供各種植物資源及野生動物一個良好的棲息地。以植物林相來說,從熱帶的闊葉林到接近陵線的大武祠附近,已變為寒帶的針葉林,也是台灣目前僅存最大的「原始林帶」。
北大武山沿途的鳥況也極為豐富,在佳平公路到新泰武之間,常見鳥類如小彎嘴畫眉、繡眼畫眉、台灣畫眉、黑枕藍鶲、朱鸝、頭烏線、山紅頭等;而從新泰武部落到登山口之間,則有紅山椒、小捲尾雀、白耳畫、竹雞、大冠鷲、老鷹、鳳頭蒼鷹等鳥類。若要賞鳥,可由登山口經海拔2,200公尺處的檜谷山莊抵達北大武山頂三角點,像冠羽畫眉、金翼白眉、青背山雀、酒紅朱雀等最常出現在這個路段。
除了動植物生態景觀,北大武山最迷人的景色就是靜謐如祕境的雲海,每在晨曦日光及夕落晚霞的照臨下,這裡美的就像一處人間仙境,美到令人無言;北大武山也是唯一能夠同時眺望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及太平洋的高山,因此有「山海大觀」的美稱。
自然生態:
北大武山擁有全台面積最大的原始林、眾多的物種及世界最大台灣鐵杉林。
人文歷史:
本步道是日治時期由日人修築,供早年排灣族於屏東與台東之間來往。自一九八八年起,屏東縣政府每年舉辦登北大武山的「成年禮」,期待新 一代感受大自然懷抱,了解故鄉歷史文化。
•是否需入山申請:是
•建議停留時間:一天以上
•聯絡電話:08-7882647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水底寮,穿越過中央山脈稜線後,東止於台東縣大武,古道全長47公里,海拔最高處為1,300公尺。沿線區內有「浸水營闊葉樹林保護區」、「大武台灣穗花杉自然保留區」及「大武台灣油杉自然保護區」三大保護區,極具植物地理學內涵與研究價值,非常適合生態及深度之旅。清道光年間,台灣西部平埔族曾利用這條路,集體移民到東部後山的卑南(台東)一帶,至清光緒八年(1882年),重新拓修為開山撫番道路,定名為「三條崙道」。
到了日治時期,經日本人修改為聯絡西部屏東枋寮與東部大武的警備道路,遂改名為「浸水營越嶺道」。 而浸水營古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姑仔崙舊社」、「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都是珍貴的史蹟;值得一提的是,胡適的父親胡鐵花於清光緒十八年曾在台灣任職台東知州時,當時便是利用這條古道過去台東述職的。
數百年來,浸水營古道歷經荷蘭、日本、民國時代,成為當時的荷蘭人、卑南族、排灣族、平埔族、漢人、日本人最便捷的越嶺道路,對於從事巡視、傳教、商業交易、移民、郵遞、健行、學術研究等助益甚多,是台灣歷史上使用年代最悠久、最具代表性、使用率最高的步道。
浸水營步道前段入口靠近新開苗圃,終點至大漢林道5.2K處,接上今日大漢林道的路徑。步道全程好走,途中會經過砌石駁坎、質樸木橋,沿途綠蔭濃密,且有涼亭可供休憩,成為新開村居民健身的好地方。
•是否需入山申請:是,入山前請向警政署「入山申請處」提出申請。
•建議停留時間:半天
•聯絡電話: 08-7882647(屏東林管處) 08-9324121(台東林管處) 0987-91016(大武工作站台東段)
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獅子鄉草埔村南迴公路旁,山勢介於175公尺到650公尺之間,總面積廣達1,600公頃,園區內景觀層次豐富,溪流、瀑布、鳥蝶、林樹、河谷無一不缺,勾成一幅優美的自然景致,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世外桃源。
雙流森林遊樂區地處楓港溪上游兩大源流的交匯點,形成自然美麗的河谷風光,最著名的雙流瀑布即隱身在此。水流高度達25公尺的雙流瀑布,水源常年不竭,奔騰水勢飛瀑如紗,迸濺而起的水霧朦朧迷人,圍繞在山石峭壁、蒼鬱樹林間,搭配附近一座造型古典的半圓拱橋,這樣的畫面適合成詩也成畫。 這裡也是欣賞植物的好去處。
園區內的林種多不勝數,光是茄苳、楓香、山黃麻、幹生榕、桃花心木即圍聚成一片翠綠蒼鬱的茂密森林,就來沐洗一場森林浴吧!走在幽靜的森林浴步道,處處可見光臘樹、木苧麻、矮生蕨類、皂莢樹夾道歡迎,沿途中若是被掉落的果實或飄離的樹葉敲打到,也是不足為奇的,但是不必急著閃躲,就視為難得美好的奇遇囉! 原始的林相往往吸引各種動物棲留,各種鳳蝶、斑蝶、粉蝶曼妙的翩飛舞姿,這裡看得到;樹鵲、烏頭翁、五色鳥、黑冠麻鷺此起彼落的快樂歌聲,這裡聽得到,還有「呱、呱、呱」,這幾聲是白頷樹蛙的合音,可不要嫌牠吵;灰面鷲、赤腹鷹、紅山椒鳥、黃腹琉璃鳥這些秋冬時節的過境貴客也來了,有機會遇見牠們,別忘了道聲好。
遊樂區佔地約一千六百公頃,園區內有四條步道:
白榕步道:
普通級,全長約1,090m,單程需約30~60分鐘。擁有以桑科榕屬植物為代表的特殊景觀,其中白榕更是特殊。
沿山步道:
普通級,全長約 2,160m、單程需約60~90分鐘。為紫斑蝶的度冬路線,中段有一座「沿山吊橋」,能看到少見的樹冠層結構。
瀑布步道:
親子級,全長約3,190m,單程需約60~120分鐘。 沿著內文溪而行通往「雙流瀑 布」,為四條步道中最易行走的一條。
帽子山步道:
挑戰級,全長約2,630m,單程約2小時。終點可抵園區最高處的帽子山頂,可環視群山與遠眺三面海洋。
•園區開放時間:08:00~17:00(開園資訊與票價以園方公告為主,需購票進入)
•是否需入山申請:否
•建議停留時間:半天
•聯絡電話:08-8701393
旭海-觀音鼻海岸地區為台灣僅存的高自然度海岸帶,全境位於屏東縣牡丹鄉境內,東臨太平洋,西接東源盆地,北面隔塔瓦溪與台東縣為界,南隔牡丹鼻山與旭海草原相鄰。其高自然度不僅止於海岸濱線附近,還包括上游集水區,故其完整性在台灣也是絕無僅有的。
•是否需入山申請:
是,必須申請解說員陪同進入古道,最遲須於進入日期前八天於屏東縣政府網站提出預約申請方可進入,解說員每次/ 每日酌收新台幣三千元解說費。並留意欲前往的時段是否開放申請。
•自然保留區開放時間:
07:30~14:00,逾時將不得進入,每年7、8月份關閉保留區,暫停申請進入。
•建議停留時間:5-7小時
•聯絡電話:08-7320415 #3743或 08-7337591
高約1,062公尺的里龍山又稱里瀧山,為臺灣小百岳之一,為中央山脈南端的延伸,也是恆春半島上唯一一座海拔超過1千公尺的中級山。里龍山位於恆春半島的楓港段,是牡丹鄉與獅子鄉的界山,自成一列山脈,並有南里龍、北里龍相擁護衛,屬林務局國家森林步道,由其負責維護與管理,步道也增添專責機構的安全性,同時在盤根錯節的天然原始闊葉林裡,更蘊藏著冰河時期的珍貴稀有植物--台灣穗花杉。
里龍山地質多為厚層砂岩,不時可見高聳陡直的山壁及巨石林立的景觀。全長約七公里,單程行程二至四小時,為簡易型步道。前段平緩好走,但接近三角點處則有相當陡峭的路段,須橫跨溪流或爬越巨石,景觀多變富挑戰性。
登山口位於山腳的龍峰寺,途中更有二處小溪谷清澈見底,溪中還有許多溪棲的蝦蟹等生物,增添許多驚喜。北眺中央山脈南嶽北大武山,東攬太平洋的海天一線,南望墾丁優美的海岸線及熱帶風光,懷抱著一顆一等三角點,收攏了遠望的極佳視野。白天在里龍山步道常見珍貴動物,許多稀有植物也在此伸展枝葉,若在三至四月至里龍山拜訪,能賞杜鵑花美景,春意盎然。
•是否需入山申請:是
•建議停留時間:一天
•聯絡電話:08-788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