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越南風味在南州
越南風味在南州-徘徊在地與國際之間
臺灣是個族群融合的社會,在全球化時代下,勢必有著越來越多的住民移居。民國113年,統計屏東縣內的新住民人數約為兩萬出頭,南州的比例約佔百分之一。而越南籍在新住民中佔了兩成五,在東南亞各國中居首。他們因婚姻、工作來到這塊土地,在愛情路上或許不一定順利,至少對於麵包努力賺取。他們的身影不太明顯,從方方面面滲入,像是「傳說藝品」的彩繪工作多由越南姐妹們執行,隱隱透露越式鮮豔色彩。
人和路邊有間臺式傳統早餐店,店裡還提供越南河粉,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菜單上,將越南食物劃分在麵類之下,象徵了族群融合,也提供客人更多的搭配方案,例如:海鮮河粉配黃金洋蔥圈、豬腳米苔目配花生厚片。份量為碗公大小,相當有飽足感。越南風味品項數量遠差越南小吃專賣店,但以增進臺灣的早餐多樣性來說,這樣的趨勢值得觀察。
仁里路上原有越南雜貨店,因應疫情考驗,開始提供菜頭粿跟碗粿外帶。粉漿式菜頭粿跟南州市場菜頭粿的做法一樣,風味有些不同,可比較看看。厚度夠,上色漂亮,還添加菜脯,傳承夫家手藝,越南媳婦著實勤勞能幹。民生路的米店兼賣臺越雜貨,逛完南州菜市場,走幾步路,還能就近順手帶些越式調味料,讓味蕾彷彿出國,使自家菜餚活色生香。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