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來義鄉

Anchor 1
TOP

本鄉係屬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群,其族群分為接瓦爾亞(RAVAL)與布曹爾(BUTSUL)兩大族群;前者分佈於屏東縣三地門鄉一帶,後者分佈於屏東縣泰武、瑪家、來義等鄉內。來義鄉是屬布曹爾亞族的中排(PAVMAUMAG)一群。清領時期屬台南府鳳山縣,日治時期屬阿猴廳,於民國35年元月在「Tjalja'avus」部落(舊來義部落)成立鄉政區域,定名為「來義鄉」。

來義鄉排灣族文化深厚,保有傳統的祭儀文化,及排灣族過去的農作生活型態,將文化融入生活,族語使用度極高,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氛圍,仍在現代社會裡運作著,實為本鄉一大人文特色。尤以各部落保有排灣族階級制度,祭儀方式鮮明,傳統宗教及其他宗教之間並無如其他原鄉有融合的現象,加上重視排灣族社會倫理,鮮明的族群系統,在各部落皆能清楚辨識,重視文化傳承,故在屏東縣八個山地鄉中,是保存排灣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原鄉。孰為人知的祭典,例如,人神盟約祭(maljevaq)、送靈祭(papusaw)等,另外鄉內亦有遺跡古物、建築空間如祭場,甚至工藝家皆列入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保存保護對象。

手紋對排灣族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屏東縣現存手文耆老當中,來義鄉就佔了其中近三分之二的人數,有著排灣手文耆老「故鄉」之美名。排灣文化的涵養亦表現在傳統服飾製作、木雕、雕塑及月桃編織等工藝作品上。本鄉於南和村建立第一個以「排灣族五年祭」為主的原住民文物館,是鄉內重要的文化保存推動據點,是一個具體的空間,經由不斷地田調策展,與居民共同合作,使「來義鄉原住民文物館」成為極具排灣族特色的地方文物館。

本鄉位於屏東縣中央偏東,東以中央山脈與台東金峰、達仁兩鄉毗鄰,西鄰新埤、萬巒兩鄉,南以力里溪與春日鄉為界,北以瓦魯斯溪與泰武鄉相連。境內峻嶺層疊,地勢崎嶇,間有力里溪、來義溪環抱整個鄉域,匯合為林邊溪,注入台灣海峽。

境內多高山峻嶺,有大武山、來社山、保和以山、巴井留守山、巴里亞古山,平均高度在300公尺以上,地形崎嶇,坡度落差甚大;另外,有林邊溪上游 來社溪、力里溪、瓦魯斯溪等在林邊鄉匯合,注入台灣海峽。本鄉以種植雜糧及芒果,是本鄉的經濟命脈。因地處山高谷深,年雨量較一般山區為低,降雨量集中在六至十月份,餘均乾旱,尤為一月至五月份全鄉常鬧水荒,五月至九月又為颱風季節,常常影響經濟作物的種植。

【農特產品】

・小米:
小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多種氨基酸等,產期主要在7~8月,全鄉各部落皆有種植,小米種子皆代代相傳,常見小米運用在排灣粽(cinavu奇拿富)。

・芋頭:
山芋,是本鄉產量最多的農作物。多種植於旱地,早期係屬本鄉鄉民主食。山芋含多量氨基酸、消化酵素,產期在11月至隔年4月,品質良好,族人仍以傳統芋頭窯做成「芋頭乾」加工品,深受消費者市場喜愛,故本鄉有「山芋之鄉」的美名。

・芒果:
芒果為本鄉高經濟作物,產期為5月至7月,品種多以愛文及土芒果為多,尤以愛文芒果品質優良,鄉內芒果農友常為各品鑑大賽之常勝軍。

・月桃:
月桃為本鄉鄉花。台灣常見之多年生草本,春末至夏天開花、秋季結果。月桃植物從根莖至果實接有用途,除了果實用作治療之外,本鄉族人常以莖鞘曬乾後,編織成蓆用來作為日常生活休憩之用。

・樹豆:
樹豆種子營養豐富,是豆類之王。常見於各部落田園間,是日常生活常食用的傳統食材。本鄉料理方式以樹豆小米飯呈現,是本鄉特色料理之一。

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

推薦景點

喜樂發發吾森林公園

原住民文物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