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黃莊記鹹湯圓米苔目

一台攤車在門口,上面寫滿了品項,除了店名裡的鹹湯圓、米苔目,還有泡麵、冬粉、雞絲麵、粥品,要給來客飽腹的滿足感,不過鹹湯圓和米苔目擺進招牌有其意義,這是莊玉珍從媽媽手上學下來的手藝。純在來米做的米苔目,和剉冰攤上白Q做成甜品的米苔目不同,口感偏軟嫩,要先把在來米泡兩小時,「米芯才會軟。」之後磨成米漿,脫水之後成糰,再用機器壓成條狀紛紛掉進滾水的大鍋裡,等到一條一條米白色的米苔目浮上來之後,再泡浸冰水增加嚼勁。從前沒有機器輔助,要把米漿用布包著再用溪邊撿來的大石頭壓住綁在板凳上脫水,她拿出上面有整齊孔洞的白鐵,將米粉團從孔洞裡擠壓出來,這就是古早的做法了,因為速度不比機器,所以做出來的米苔目會比較短。以前家家戶戶掌廚的老媽都有一塊擠米苔目的白鐵板,每家都有種稻米,做成哥到時候的點心經濟實惠又好吃。

接著她開始表演包鹹湯圓,內餡包炒好的芹菜、蒜末、肉末、油蔥酥,她說之前有嘗試過用生絞肉來包,但是吃起來太像水餃、餛飩,才又回歸媽媽教的口味。他說當時還有一種糯米皮做的包子,把黑糖、白糖煮好加進皮裡,包子就是咖啡色的,用來過年的時候拜拜,所以也有俗諺說,二九晚上去賭博,賭輸就回來咬包子。以前的包子會包碎花生,但是有些長輩一來咬不動,二來對花生過敏,後來就改包蒜、芹菜了。

承襲媽媽手藝,還會自己改良、研發,莊玉珍過年過節還會特別忙,因為鄰里居民會來訂購拜拜用的紅龜、紅牽、紅圓。以前有四種餡料,一是少見的糯米餡,以前沒有芝麻,只有甜米糕、花生、糖拌成餡;現在還會加上芝麻更香。二是紅豆餡、三是花豆餡,但是現在她把紅豆、花豆拌在一起,「因為紅豆殼比較硬,花豆比較軟,攪拌在一起才不會一直咬到紅豆的殼。」最後一種則是綠豆餡。她拿出龜模,有單龜、雙龜兩種,「單龜在掃墓、葬禮才用,結婚、拜天公、拜神明都要用雙龜,但是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了。」龜模的兩邊一邊是一串古銅錢狀的紅牽模,拜天公一定要三串疊在一起做36個;另一邊是魚狀的模型,拜三界公一定要三隻疊在一起。拜天公還要有紅圓,她說以前會特地做成尖尖的乳頭形狀,要做72個,雙龜則要18個,所以鄰居都會來幫忙做。

一般紅龜粿很容易出了廚房就硬掉,口感變差,還有俗諺「灶腳軟」、「躑狗會叫」來形容,但是她研發出來的糯米皮可以放三天都不會硬,非常厲害。看皮料有剩,她還包進花生粉、糖粉,直接下鍋用麻油煎,起鍋前再熗些米酒,做成外表金黃焦脆,內裡甜香軟糯的超級補品,這是以前專門給坐月子的媽媽吃的。

現在這些手藝慢慢傳給二女兒黃靖閔接手,下次來鹽埔除了吃吃看純米做成的米苔目與古法餡料的鹹湯圓,也可以和老闆交流米食文化,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唷!

友善連結

屏東旅遊網

縣府地址:90001屏東市自由路527號

聯絡電話:(08)-732-0415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2:00,13:00-17:0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瀏覽狀態為1024x768 以上螢幕解析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