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港口飛魚季
下午五點抵達港口社區活動中心,桌上已經等著香噴噴的飛魚米粉了。把飛魚一夜干先熬出湯汁,加入恆春特產牛杙仔蘿蔔乾、新鮮洋蔥下鍋翻炒,最後下米粉來吸飽精華,這可是滿州最正港的漁夫宵夜呢!吃完宵夜到海邊觀蟹,等著海上的燈光越來越近,滿載飛魚的「竹牌仔(Tik-pâi-á)」要返航囉!
飛魚是每年都會經過台灣的洄游性魚類,四月到七月會乘著黑潮從菲律賓來,先到滿州、蘭嶼,再往北到宜蘭,抵達終點日本產卵之後,又一路向南洄游。靠海居住的滿州人不少是以捕魚為生,因此在飛魚季的時候,他們在下午五、六點會乘著竹筏出海捕魚,到晚上九點、十點上岸,接著刮魚鱗、剪魚翅膀、清理內臟,抓幾條下鍋煮宵夜,其他的就交給盤商販賣。但是從前盤商給的價錢並不理想,村子裡的阿姨就想自己賣,可是漁獲這麼多,一、兩天沒賣完就會壞掉,他便將飛魚鹽漬後曬乾,保存起來就可以慢慢賣了。以前冰箱不普遍的時候會曬得很乾,現在則短短地曬一夜,保留飛魚肉質的彈牙與細嫩,烤的時候油脂鹹香撲鼻,很適合在下班以後配一罐啤酒呢!
其實有翅膀的飛魚高達二、三十種,在滿州常見的是居民稱為「黑翅」、「白翅」的「黑鰭鬚唇飛魚」與「白鰭鬚唇飛魚」,其他還有鬼頭刀與芭蕉旗魚也很受歡迎。喜歡吃魚嗎?來港口社區邊吃邊了解漁村文化吧。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