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滿州原生種小黑豆
恆春半島的土地不算肥沃,海上吹來的鹽與霧全年迎面而來,到了秋冬還有令人站不住腳的落山風,原生種小黑豆能承受艱難的環境,結出飽滿豐碩的果實,黑得讓人眼睛一亮。
滿州居民潘萍水回憶小時候,滿州以種水稻為主,兩期稻作收割完之後,才把俗稱「屏東珠仔」、只有一般黑豆一半大小的小黑豆種進稻子頭。這種與水稻共存的種法,對老滿州人來說非常熟悉,採收之後自製豆腐、豆漿、豆豉、醬油,就是滿州的味道。1980年代政府鼓勵稻農休耕轉作,金黃的稻田變成大片的牧草地毯,沒有水稻小黑豆當然也漸漸消失無蹤,直到2009年莫拉克風災把牧草田淹了大半,農民與農會想起古早味的小黑豆,帶頭復耕,老味道回鍋成新產業,而且這次還想挑戰更嚴格的有機種植。
還保有野性,強韌的生命力是原生種黑豆在滿州得以蓬勃生長的優勢。每年霜降前後十五天是種植最好的時間點,入秋之後白天陽光充足,夜晚常有綿綿細雨保持土壤濕潤,強勁的落山風還會幫忙吹走害蟲,農民只要除草除得勤,有機種植沒有想像中難,種出來的濃、純、香居然讓墾丁國家公園裡的梅花鹿吃得津津有味,讓農民一面氣牠偷吃,一面又讚賞牠識貨,哭笑不得。
目前原生種黑豆產品在滿州農會可以找得到,或者到恆春的紅氣球書屋,伴著書香喝黑豆茶也很舒心喔。
(資料來源:《琅嶠食通信:小黑豆》)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