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段木香菇

遺世獨立的南排灣牡丹鄉, 在民國50-60 年代家家戶戶都靠段木香菇維生,在冬季進入部落家家戶戶都在烤香菇,炊煙裊裊、香菇味瀰漫整個部落…。高士部落的資深段木香菇農友李德福就說到, 在民國50-60 年代, 高士部落100 多戶就有70-80 戶種段木香菇,還有「段木香菇洋房」的戲稱,就是表示當年的族人可以靠種香菇與賣香菇的收入,蓋出樓房來居住。由於牡丹鄉地處東北與西南季風交界地帶,每年的雨量都十分充沛,尤其是東源、牡丹及高士村3 個村落,地勢較高,溫度與濕度十分適合段木香菇的生長,所以這3 個村落,也是牡丹鄉最大宗段木香菇的產地。
李德福農友的夫人,張美惠也提及童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幫香菇打洞可以賺錢」的時代。小孩子都知道,去幫忙打洞、取樹皮幫菌種蓋上蓋子,一個晚上可以賺一塊錢;那時候的一塊錢很大,我爸爸是兩千塊入贅的,哈!」高士香菇吃海霧,味道鮮甜較好保存,在部落的ina 都會用姑婆芋包裹新鮮香菇,放在室溫一周都不會發霉;恆春半島有著特殊的落山風( 東北季風),因著季風形成冬天高士白天與晚上的溫度與濕度差異,讓高士的段木香菇易產生花菇,高士品種為四季菇(9-4 月),溫濕度適合四季都可長。過去居民種植段木香菇與香菇走菌的菇寮,都會選在鄰近溪流附近的林地,且該林地有豐富的香菇樹,族人口中的香菇樹,就是適合種植香菇的樹木,例如:殼斗科的印度栲、青剛櫟、板栗、長尾栲、火燒柯等,或是杜英、楓香、黃杞等樹種。
但近年因人口老化、青年人力不足,所以族人都就近在自家農場搭建菇寮,取用森林疏伐下來的段木,正好拿來生產香菇,高士也發展出「截枝不截幹」的森林永續利用的取木方法。段木香菇除了現採鮮菇販售外,族人為了長期保存與對外銷售,除了傳統的日曬香菇與柴窯烘乾香菇外,現在也有電爐烘香菇。美惠姊說,「烤香菇」是門技術,在高士部落現在是用柴燒,利用風扇將熱風間接式煙燻烘烤段木香菇14~18 小時,使菇體內酵素及醇類物質加熱產生味道,多了一股炭焙柴香味還延長了保存的期限。美惠姊笑著說,「有時老人家烤香菇,會烤到香菇不見了,因為整夜顧火,顧到打瞌睡,結果香菇就燒掉了」。一般而言,10 斤重的新鮮香菇乾燥後約變為1 斤重。由於各部落的農友多為少量生產,僅供親朋好友購買食用。所以,能在牡丹鄉吃到段木香菇是件幸福的事,也是可遇不可求! 種植香菇的段木取材於自然,利用部落附近樹林中疏伐下來的木材種植,段木香菇菌種植入段木後,栽培過程完全不用農藥、不用肥料,香菇成長吸取日月精華,以及疏伐木材的養分。而栽種香菇完成的段木,又回歸山林土壤,真正實踐了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的理念。段木香菇不僅是牡丹鄉山村居民利用森林
環境取得收入的傳統生計方式,也深具地方文化特色,現在高士部落還發展出段木香菇體驗遊程,從段木香菇種植、採收、品評與料理等,從五感中體驗段木香菇產業。

友善連結

屏東旅遊網

縣府地址:90001屏東市自由路527號

聯絡電話:(08)-732-0415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2:00,13:00-17:00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最佳瀏覽狀態為1024x768 以上螢幕解析度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