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太郎菇園農場
「種植六七種菇類,依照冬夏季節品種安排在自己搭起的菇房架子,「太空包有南投草屯或埔里的,也有竹田的,要看哪裡的菌種比較穩定,夏天會有鮑魚菇、珊瑚菇、柳松菇、酒杯菇。」在河圳旁圈圍起的莊園即是張太郎所經營的「太郎菇園農場」。
「當時在臺中東勢和平地方當警察,就認識在地種菇的人,也就跟他們學,在民國94年退休後,民國100 年開始種菇。」張太郎說,貼補家用,也讓生活有所活動。目前僅有自己安置菌包,從生包到熟包都需要細心呵護,也因此農場採預約制,以維護場內衛生,避免不好的菌種影響菇品生長。
目前有7000 餘包,產季需要聘請員工協助採收,張太郎笑說,採收期一天要早中晚3次採收,都不能出去串門子,那是最忙碌的時候。農場會與旅行社或飯店配合DIY 體驗及菇類料理,也與農會及社群團體合作,寄售供貨,貨暢其流,是農場最快樂的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