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鹹粿伯仔五層粿
每天早上6:40分,在仙隆宮前就有一輛載著古早幸福味的小貨車來報到,這就是在新園、萬丹一帶賣了五十年鹹粿的「鹹粿伯仔」五層粿。
萬丹、新園一帶是稻米的產區,米食文化非常發達,五層粿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作工繁複,目前還在製作的店家已經越來越少,長輩們想嚐一下記憶中的味道也越來越難,所以有遇到可不要錯過。
傳統鹹粿製作時,要先將米浸泡四個小時以上,再以石磨磨成米漿,當然現在都是用電動的磨了,然後在米漿中加入不同的食材,蒸熟後就成了不同口味的粿,例如傳統鹹粿是加鹽水,高檔一點再加上肉臊、油葱酥炒香加水製成的湯汁,菜頭粿就是白蘿蔔絲炒香加水熬煮的湯汁。
但是五層粿的做法略有不同,是一層白米漿、一層調了醬油的米漿重疊,每一層蒸的時間視米漿的厚度而定,通常要15到20分鐘,然後再倒入下一層,五層蒸完要將近兩個小時,加上浸米、磨米的時間,製作五層粿要耗費6個小時以上,雖然材料簡單,但卻是一道費時又費工的小吃。
「鹹粿伯仔」其實是萬丹鄉人,目前他的五層粿攤車已由第二代接手,早上在新園仙隆宮,中午過後會回到萬丹,沒有店面,但有大致固定的路線,想嚐試一下古早味的朋友可以電話詢問,以免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