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極具特色的屏東歷史文化

第一次來屏東,你可能會在不同鄉鎮間聽見不同方言,請不要訝異,因為這就是屏東的特色,屏東是由多元的族群組成,有閩南、客家、原住民、眷村及新住民等聚落;各鄉鎮間有非常明顯的文化特色及美食,非常值得您一一仔細探訪

原住民族(排灣、魯凱)

原住民族
C1-11104.jpg
10-3 禮納里部落紅藜故事館.jpg

禮納里部落-紅藜故事館

佳平部落

 德文部落 Tjukuvulj

部落簡介:
德文部落,族語 tjukuvulj為「不毛之地」的意思,本部落位於北隘寮溪上游,部落海拔在800至1,200 公尺之間,可見霧頭山及大姆姆山;日治時期的德文部落是山地部落的首都,是魯凱族與排灣族的交會部落。部落口的勇士雕像昂首迎賓,沿途壁面圖騰,說著部落的故事;而部落內有棵百年榕樹,子母樹的生長方式像是部落養育著族人一樣。

德文咖啡:
得過「世界銀獎」的德文咖啡,在臺灣史上有著重要不可撼動的地位。日治時期,德文部落的氣候、土壤及午後總是雲霧飄渺的特蘇環境,非常適合種植咖啡,於是日人便在此地種植「阿拉比卡」品種的咖啡樹,是進貢日本天皇的極品。目前在部落種植的面積多達30公頃,在部落的咖啡步道裡悠走,像是浸泡在咖啡裡,纏繞一身的咖啡香,其中有20多株的咖啡樹,更是德文咖啡的代表,為日治時期少數遺留下的百年咖啡樹,也是德文部落的寶藏。

交通資訊:
國道三號:長治交流道→台24線(經內埔農工)→185線道→台24線(經三地門鄉公所)→屏31鄉道→德文部落

德文部落_耆老編織月桃編.JPG
德文風味餐.JPG
德文咖啡.JPG

【月桃編織】
【風味料理】
【德文咖啡】

三地部落
Timur

部落簡介:

三地部落Timur是屏東縣三地鄉的村落之一,位在隘寮溪的東北面坡地,與北葉村、水門村合稱為「三地門」。在為平地人和原住民買賣交易的孔道,現則為屏東縣重要的觀光據點。 過去三地村為排灣族部落之一,此處人文匯萃,有許多藝術工作者在此製作陶壺、琉璃珠等藝術品,不僅擁有極高的成就,更背負著排灣族文化傳承的使命。多是茅草和 木頭搭蓋而成,而現在則選擇空曠的廣場作為聚會所。現在村落裡的重要大事或婚禮宴客也多半會在此舉行。

三地部落 (2).JPG
三地門部落 (4).JPG
三地部落 (1).JPG

交通資訊:

國道一號>國道三號>長治交流道>水源街>黎明街>信義路>屏26>三和路>中正東路>台24>縣185>沿山公路>台24>迄點

三地門部落 (5).JPG
青山村.jpg

青山部落 cavak

青山村1.jpg

部落簡介:

青山部落目前已是現代社區的樣貌,部落裡有座「排灣文物藝術館」是部落頭目都馬拉拉德貴的家,建築物本身即是石板屋,家中更陳列了古老陶壺、木雕椅、石板桌、石坑、石板床、傳統服飾、頭飾等,皆是由歷代祖先流傳下來的排灣族文物,期望讓前來青山部落的朋友們,能夠透過藝術館一窺青山部落從古至今的樣貌。

青山部落 cavak.jpg

部落的海神宮:
「海神宮」為此地著名景點,它並不是一個廟宇,而是一個奇岩林立的峽谷景觀,因為這裡擁有一連串的峭壁、深潭、奇特的峽谷景觀,宛如神話故事的海神宮特色而將其命名「海神宮」。海神宮的頂點為「黛娥娜神池」,是古時山地巫師為族人治病、求神保佑的聖地。海神宮也是知名的溯溪選擇。

交通資訊:

國道三號:九如交流道→台3線→台27線→185縣道→青山部落

青山溯溪
馬兒青山觀光自行到.jpg
三地門鄉青葉 (9).jpg
三地門鄉青葉 (18).jpg

青葉部落  talamakau

部落簡介:

青葉部落是魯凱族部落,於四百多年前,經過多次遷徙,最後定居於現址。沿著沿山公路185線,可以看見一群振翅欲飛的蝴蝶入口意象,看見美麗的蝴蝶,就代表著已經抵達青葉部落。蝴蝶,在原住民族的代表意思是傳送訊息的人。蝴蝶們在青葉部落熱烈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們。

部落戶外美術館:

近年來部落成立青年會以及社區發展協會,並積極改造部落。其建築景觀透過族人巧手彩繪,運用鮮豔的配色與傳統族群圖文,讓整個聚落呈現十分獨特的藝文氛圍。此外,青葉族人也擅長融入神話傳說,將自家的故事展現在房舍外牆,因此可以從外牆知悉,此戶人家擅長甚麼樣的技能,例如:打獵、編織等,如此美麗的彩繪,讓青葉部落有「戶外美術館」之稱譽。

三地門鄉青葉 (16).jpg

交通資訊:

國道三號:九如交流道→台3線→台24線→185縣道→青葉部落

533B743A-F0CA-4A23-ADC9-A1D87AE9B194.jpg
蕭家古厝.jpg

客家聚落

客家聚落
6-12 萬巒鄉五溝水客家聚落.jpg

 萬巒鄉五溝水

聚落簡介:

是目前仍保存完善頗具特色的客家聚落村莊,社區內有多戶具百年以上歷史的民宅伙房,其中最為著名的為莊口的劉氏宗祠,社區內並保存有傳統特殊的「攻炮城」民俗活動及具多樣化的人文與環境生態風貌 ,兼具保有傳統客家美食諸如面帕粄及月桃葉粽。

此地的客家聚落受惠於來自北大武山的湧泉。湧泉為山區部分溪水滲入地下後成為「伏流」,在地表受壓時湧出,因未經太陽曝曬而能保持低溫,也因免於地表污染而保有清澈的原貌。五溝水濕地的堤防早期以大石堆砌而成,其中石縫及清澈的水質營造了許多水生生物的家。因而在此,遊客可見到孩童或玩水、或撈魚,數十年前的鄉下光景倏忽蹦現。湧泉的溫度終年維持在24°C,夏季時就如同一條特大號的冷凝管,冬季時則像是天然煤氣管,為建立在四周的房舍帶來冬暖夏涼的天氣。一名在地子弟在9月初的酷熱中甚至向記者表示,夜間在房裡根本不用冷氣,只需開電風扇便相當涼爽。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義 (5).JPG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簡介: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地標以「為大地打傘遮蔭」的設計概念,打造出六座傘架聚落式建築,結合客家元素笠嬤(斗笠)與紙傘意象,傘架上的太陽能光電系統,利用南臺灣豐富的陽光資源,提供了園區環保的綠色能源,響應節能減碳概念;開園後展示主題以六堆聚落歷史及在地人文資產為主軸發想,包括紀錄六堆客家聚落開基故事的常設展區、透過地方居民捐贈的大阪式菸樓及日據時期留存至今的礱穀機、建構傳統客家建築形式、提供兒童從遊戲中體悟客家文化意涵的兒童探索空間等,多元豐富的生態與展示景觀,讓到訪的朋友們,不僅親近客家自然生活,體驗客家敬天愛地的生活態度,進而開展客家文化的豐富視野。

INFO

​地址 : 
屏東縣912內埔鄉建興村信義路588號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QRCODE.png
眷村文化
循著時光年輪走訪眷村記憶 每一間老房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jpg
眷村-pbike.jpg
眷村美食.jpg
studio眷村-1-4.JPG

 屏東勝利新村

簡介:

建立於日據昭和時期,是全台最古老的飛行軍官宿舍聚落。因飛行地理位置關係,屏東市從日據時代起就與空軍息息相關,屏東機場更是台灣建立的首座機場,屏東市日治時期飛官宿舍群,紋理保存相當完整,縣府在勝利新村保留71棟110戶眷舍,也成為屏東地景藝術節首次舉辦地點今年又再增加崇仁眷村通海區12棟,都獲登錄為歷史建築,將陸續整修中。

就從勝利新村內最具歷史代表性的建築,曾為歷代陸軍官校校長校舍的將軍之屋開始逛起,其住過三十多位將軍,稱之為將軍之屋當之無愧於民國98年轉型成為眷村文化館。

studio眷村-1-5.JPG

眷村文化

90年代的空軍故事

bottom of page